车子驶进沂源县城,夹道的法桐搭成蔽日凉棚,将我裹挟进一城浓郁的清凉,烦躁不已的心顿时静谧下来。
鲁中腹地的沂源,是个偏安一隅的小县城。我作为土著居民,更因为工作在国土部门的缘故,见证了沂源“森林围城”“果树进城”“清水润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理念的落实和层层推进。
近年来,山环水绕的沂源,山青水绿,天蓝云白,在大美中国的版图上,就像一方“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小池塘,获得八方游客光临赞赏的同时,也拉动了沂源经济的腾飞,垫起了沂源居民的骄傲。
或许是“船在水中不知流”吧,泡在沂源日益丰腴的绿意中,对树碧、天蓝、山青、水绿司空见惯,也就视若无睹,又因不曾远离缺少了比对,一直以来,我对大美沂源欠缺一份知遇的情思,缠绵的乡心。
同事跟我说,她有个亲戚,当年无法忍受沂源的闭塞贫困及山秃水浑去了外地,多年努力,算是在市级城市小有成就。偶然一次路过沂源,顺道拜访留守的亲朋,见识到“晴山滴翠水挼蓝”的山城,瞬间爱上了他曾经万分嫌弃的家乡,回城之后,一意孤行卖掉城市的房子返乡安度晚年。“你不知道沂源有多美!”这句被同事转自亲戚之口的感慨话语,在我听来言过其实,一笑而过。
“沂源的春天,果花满城,喜鹊很多……”“沂源的夏天,绿荫匝地,夜晚很凉爽……”“沂源的秋天,瓜果飘香,枫红满山坡……”“沂源的冬天,霓虹闪烁,火树银花……”这几年来,随着沂源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种的赞美言辞口口相传,各色精美的风景图片在网络上分享,我听了看了只道寻常。
某个时段,我离开沂源到另一个城市暂住。那是个临海的开放城市,或许是正在开发建设中吧,绿植并不茂盛,空气湿漉漉的,天空雾蒙蒙的。客居他乡的日子里,我如同鸟儿换了树林,各种的不适应,心思一直游移,烦躁不已,走到哪儿,都会不自觉地去研究那些风貌,在心里与沂源景观做比较。
比对之后,我的乡愁开始发酵,那份泡在沂源绿水青山里的乡心,终于有了缠绵的韵味,思绪也湿漉漉地荡开,遂想起出门前散步常见的一处沂源景致。
顺着山坡向上,夹道是一人多高的松树,因栽植未久,并非枝繁叶茂,却结满了密密麻麻的松球。松花未谢,乍然看去,似乎裹了糖霜。这里远离村庄,绕山穿行的连村路弯曲回环,两边是野生的山林和人工种植的果树,林壑优美。
放眼望去,满眼里是无边无际的绿:苍绿、青绿、碧绿、翠绿、嫩绿、明绿、暗绿、深绿、浅绿……高高低低、深深浅浅,浓的隐隐透出墨色,淡的似乎掺了粉黄。野生的山林与人工养植的果树相得益彰,引得蝶儿和蜂儿逗留、观望。倒真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桃源风光。
山路弯弯,路的转弯处,突兀地现出一户人家,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院落不大,却是整整齐齐的篱笆院。门口有几棵不知名的树,枝干细密,绿意横流,树梢上却开了串串碎花,淡淡的黄,偏偏还晕染了点点的绿。除此之外,屋前屋后,俱是果树。山岚和暮霭在不远处的山坳里飘荡,有白羽的鸟儿呼朋引伴地钻入绿树,又飞出来站在树梢张望。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那个时候,同行的人说在这地方居住多好啊,空气清新,山风凉爽,还能在“殷勤昨夜三更雨”后,“又得浮生一日凉”。
家乡,是有家的乡,有根的土。无论靠的多近,走的多远,沂源,这个嵌在大中国衣袖上的家园,其实一直根植在我的心田深处。是地域的距离,不间断地勾起记忆,让我不自主地注入情感,才积小流成江海,将家国情怀熬煮成了浓浓的乡愁。这样想的时候,我愈加思念起沂源来,愈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的怀抱,看“风月眠芳草”,听“绿槐咽新蝉”。
车子驶进沂源县城,夏绿满乡心,似一群小妖一窝蜂拥上,烦躁不已的心顿生浓浓情意。 (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