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房子、蒸年糕、挂灯笼、包饺子、放鞭炮……”转眼之间,又是一年。小时候,一放寒假我就数算着还有几天过年。过年可以大饱口福、吃到很多好吃的,可以放飞心情、快乐地放鞭炮,可以看芯子、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间扮玩,最重要的是,过年可以欣赏璀璨多姿的周村花灯。
按我们当地风俗,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完年,而看灯是元宵佳节一项习俗,承载着传统文化民俗的符号,也是人们对年味儿的精神寄托之一。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个春节,在一番忙忙碌碌的拎包携礼走亲访友过后,我高兴地坐在父亲的大金鹿自行车上,和父母、哥哥一起去周村的大街上观看花灯。
俗话说“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说起周村花灯,简直就是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丝市街、大街、绸市街等街道的上空,全部用新绸布扎成棚顶,下面挂上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花灯,街街灯盏相连,宛如画廊。商户们把自己扎的各式灯笼挂在店铺门口,与街上悬挂的花灯交相呼应。古老的街巷变得更加妩媚,更加靓丽,更加飘逸。
父亲带着我们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地看着形态多样的花灯:惟妙惟肖的蔬菜瓜果灯、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灯、五彩缤纷的各式宫灯和变化无穷的走马灯,还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小型机械花灯,与青砖碧瓦交相辉映,烘托出喜庆祥和欢乐中国年的气氛,把春节的年味,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生动反映农家生活的机械花灯《拐磨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男主人来回推着磨子,女主人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手往磨眼里舀着豆子,情景简单、热闹,我忍不住向父亲询问制作的工艺。
兴高采烈观看花灯之余,猜灯谜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璀璨的花灯下,悬挂着一些有趣的灯谜,如若有人猜中灯谜,将会获得格外奖赏。对于我们孩童来说,正因为有了猜灯谜,看灯的过程才显得格外有趣。奖品微不足道,关键是有一点点自豪和成就感。我和哥哥仔细浏览着灯谜,这边的灯谜是“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哥哥一看就脱口而出:“谜底是藕。”而另一个灯谜是“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我和哥哥一时没想起来,父亲提示道:“夏天的晚上你们经常看见,飞来飞去一闪一闪的。”“哦,是萤火虫!”我恍然大悟,顿时高兴地连蹦带跳。
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最美不过人间烟火。走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父母一边和我们欣赏着花灯,一边介绍着瑞蚨祥、鸿祥等一些有名的店铺。母亲告诉我们,我姥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周村大街上经商,每到晚上,附近饭店的伙计就会用食盒端着包好的胡萝卜水饺,喊着“胡萝卜下包”沿街叫卖,依旧营业的店铺便会买回去直接下锅作为夜宵,而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周村大街上不少商家都会包生菜馅或油菜馅水饺,取“生财”“有财”的谐音。
时间煮雨,岁月蹉跎。多年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参加工作多年的我忙着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已有许久没去现场观看花灯了,然而,儿时看灯的一幕幕情景,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温暖而又柔和,我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熙熙攘攘、人如潮水的观灯美景…… (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