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总是有着太多的喜欢。喜欢它的忙忙碌碌,喜欢它的欢天喜地。萧瑟的冬,万籁俱寂,飘过东家栅栏西家篱头的馨香,无论花甲还是稚子,总会热情地与年大声招呼,“啊,过年啦!”他们的一颗心欢喜异常。
故乡的年,是忙碌的。甫进腊月,原先处于休眠状态的街坊四邻倏忽忙碌了开来。他们杀鸡鸭,宰猪羊,灌香肠,蒸馒头,出豆腐……人人眼里汪着一个年的涟漪,心里迷着一层层迷醉。一清早,跟着爷爷兜兜转转在琳琅满目的腊月大集上,按捺不住的满心欢喜,念叨着买这买那,这个看了那个好,这是“得陇望蜀”啊!嘿嘿!爷爷总会毫不吝啬地遂了我的心愿。过年了,就该和和美美,乐乐呵呵。家里人忙,外面的人也忙。远远近近的游子忙着赶火车,换汽车,抄小道,往村里赶,往家里赶。
故乡的年是从孩子放假,游子陆续回归热闹起来的。放了假的孩子们,一天到晚,像是喜鹊登枝,“喳喳喳喳”唱着欢乐的歌,乐得自在逍遥。游子们扛起行囊,揣着思念,一路的风尘寒簌,却带回数九寒天不再寒冷的温暖。
新年到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 早年间,故乡的人喜欢过年放鞭炮,就是家里经济再不宽裕,都会买上一些鞭炮。有大地红、降落伞炮、冲天猴、彩珠筒……过了腊月二十三,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除夕的夜晚是它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雪地里炸响,各种鞭炮争奇斗艳,家家户户好似在比拼谁家的声音大。有一种叫做“礼花和土地雷”的,真可是平地起惊雷,响彻云霄。哇呀呀!那叫一个响亮啊!响亮响亮,人财两旺,故乡人图的就是天遂人愿的美好希望。
故乡的年是馨香的,那种香,早已渗透进我的每个毛孔中,糅合进每分肌理内。任时光淘沥,不曾淡化。年前大人总是准备一些好的“硬菜”过年招待客人,像做一锅正宗的博山酥锅,用猪蹄花生做一盆“冻”等等。还有炸豆腐,炸丸子,做春卷。炸肉蛋,向来是故乡人过年不可少的,没人胆敢轻视或懈怠。就是用家养的老鸡连骨带肉剁成小块炸的。我家大多要在腊月二十八那天过油,大人们开心地像个孩子,屋里屋外穿梭着,神情里都是满足和开心。孩子们都既听话又卖力地当下手,守在灶台前静等热腾腾、香喷喷的新品出锅。刚一出锅,猴急地拿上一块解馋,外酥里嫩,唇齿绕香,欲罢不能。让“每逢佳节胖三斤”每每成真。
故乡的年是悠长的,故乡的年通常从喝过腊八粥持续到正月十五,甚至会绵延到二月二龙抬头。除夕夜,一家人围坐一起,家家户户兴致浓,酒气酣。初一家族人们互相串门拜年,初二以后再走亲访友。闲时日子长,忙时日子短。仿佛一扭头,一转眼,却已是正月十五元宵夜。家家户户开始煮汤圆,小孩子们提着灯笼满街跑。更有红红火火的乡村大戏,唱的啥不记得了,只记得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人脸上荡着喜悦。
吃过汤圆就到正月十六了。孩子们收回野了的心,准备开学。游子们带着乡愁,踏上异乡的路。小村渐次平缓安静下来。“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子、面琪,咯蹦脆的响声里,昭示着祥和温馨,孕育着新的一年的希望,故乡的年也就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完了。
故乡的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温暖亲情。故乡的年,精彩,馨香。我们日夜嗅着激荡人心的香味儿,常常会莫名地兴奋,内心不断地发酵,滋生出无尽的欢愉。而人,也在那种醉心酥骨的气息中,不知不觉长大了。(孙德喜)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九游会国际的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ag8九游会j9登录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