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青县台李小学实现了与县城学校“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同班授课”,并惠及常家镇台李、郑庙两个管区29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这是淄博教育以信息化作为解锁全市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金钥匙”。
为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师资均衡配置,我市采取教育专网、设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投资1.98亿元,为全市445所城乡中小学全部配备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全面实现优质资源和“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
名师“开课”到农村
“交互式在线教学”的新探索,有效解决了名师资源不均衡问题。课堂教学实现异地同步直播后,将原先的录像课这一静态的数字资源转化为双向交互性的动态资源,实现了城乡学校的“双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名师的辐射作用也达到了“最大化”。
在张店区,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样存在“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学科教学”的困境。而运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薄弱学校可提交“需求订单”,请区域内名师做专题讲解,提升了农村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
目前,我市“交互式在线教学”正在走向常态化、系统化、规模化应用,并逐步形成“先进带落后、城市带乡村、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格局。
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淄川区峨庄中心学校地处五县交界的群山之中,该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1%。学校在坚持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同时,也借助信息化开展外出打工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视频亲情互动,通过“网上团聚”,最大化弥补生活中“陪伴的缺失”。
信息化也为特色课程开发插上了翅膀,峨庄中心小学校长房勇和老师们共同开发了“中草药的辨识与种植”校本课程,开辟了种植实践基地,带领学生种植桔梗、丹参、大青叶等十余种中草药,并建立家长参与的“网络学习群”,拓展知识、分享成果,吸引了一部分家长回乡创业,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打通“教、学、测、评、管”数字鸿沟
教育信息化打通了“教、学、测、评、管”乃至家校共育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了整体转型升级。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堵点和痛点,也倒逼教学方式从“教师主导教学”到“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适应学习测评体系,探索基于作业测评数据的精准教学实践,落实“双减”目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格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发挥首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省级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等优势,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创新应用机制,深化融合方式,以信息化赋能全市教育优质均衡高品质发展。 (王迎军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