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4月开始,他扎根农村,先后在博山区上小峰村、西沙井村,沂源县石柱村和淄川区东东峪村,3个区县4个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脚下有泥土,真心真情为百姓,带领村民甩掉贫困“帽子”,让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全省生态文明村,他就是现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刘昌法。刘昌法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0多个1000多万元,带领村庄建设旅游民宿、农家乐、矿泉水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奔康之路,被干部群众称为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昌法更是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接受表彰。
从“飞蝗”到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
2012年4月的一天上午,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党支部书记牛占月来到镇里,迎接驻村“第一书记”刘昌法。初见身材清瘦、头发泛白的刘昌法,他有些失望,心里嘀咕,“咋不派个年轻能干的第一书记来,这个人看着就是个‘飞蝗’,估计落落脚、镀镀金,就飞走了。”“飞蝗”是博山区方言,含有落一落地就飞走的意思。而作为淄博市委政策研究室下派驻村的扶贫干部,刘昌法当时心里也泛着一丝忐忑不安。上小峰村地处鲁山深处,人均耕地不到半亩,205户村民中,仅贫困户就有114户。已然49岁的他,能否为村民们蹚出一条致富路,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事。
“我始终认为,第一书记驻村,首位的任务就是要和老百姓建立深厚的感情,这种深厚的百姓感情是我们第一书记在农村干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种动力。”接受采访时,刘昌法如是说。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百姓,刘昌法不到一个月就把全村189户走了个遍,慢慢的,村民们对他越来越信任,有事儿没事儿都喜欢找他聊聊,而事实也证明他不是“飞蝗”,而是真正把上小峰村当成自己第二个家的“第一书记”。
就在这些日常的聊天走访中,他最终找出了产业扶贫才是村子彻底拔掉穷根,实现奔小康的关键路径,经过一番详细的考察论证,刘昌法和村两委决定充分利用村里山清水秀的资源和背靠鲁山的优势,发展旅游项目。驻上小峰村3年,刘昌法通过派出单位的全力支持,盘活当地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建设了一处山泉水加工厂,兴办起了33家“农家乐”,接待能力达200多人,同时,帮助村里成立了山东上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到每户贫困户名下,作为股金全部投入公司,使贫困户通过分红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开创了“以股份制嫁接改造乡村旅游产业,让贫困农民当股东”的“绿色”扶贫模式。如今,上小峰村由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全省生态文明村。现在村民们说起刘昌法,都把他比作蚯蚓:“他就是贫困土地上的蚯蚓,松了贫困的土,啃掉了贫困的根。”
当驻村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当“第一书记”9年来,刘昌法始终以村为家,他坚持做到“多走、常看、敢说”,挨家挨户访民情,并写下了80多万字的驻村笔记。他视群众为亲人,把近几年来的2.8万元奖金全部用在了贫困户帮扶和公益事业上,自掏腰包为群众治眼疾、做被褥、买取暖物资……上小峰村43个鲜红手印的挽留信,真情诠释了刘昌法是群众心中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
“我们石柱村是沂源县最偏远的山村,村里种的油桃特别甜,可就是卖不出去,自从刘书记帮村里修了水泥路,拉果品的大车一辆接一辆进村采购,鲜油桃最高的时候能卖到30元一斤,村民们富起来了,我们打心眼儿里感激刘书记。”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支部委员孙杰激动地说。石柱村地处泰安、莱芜、临沂、淄博交界处。作为经济薄弱村,石柱村集体收入微薄,耕地少,山林面积大,百姓多以种植果树和外出打工为生。经过走访调研后,刘昌法认为修路是当务之急。说干就干,确定修路方案、协调部门、申报项目、筹措资金……经过一个多月的忙活,终于筹集了39万元资金,对1.2公里山路进行水泥硬化。2年间,刘昌法在派出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为石柱村硬化道路5条,总长4.4公里。修好路,也打通了村民的脱贫致富路,石柱村的果品口感纯正、甜度高、品相好,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外地客商纷纷进村采购,仅果品一项,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就从2017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2万多元。
2019年7月,57岁的刘昌法再次选择坚守脱贫攻坚一线,进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担任“第一书记”。东东峪村298户村民,有一半曾是贫困户,依靠政策兜底,虽然基本实现了脱贫,但一直没有稳定增收的渠道。看到村里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刘昌法萌生了带领大伙做民宿的念头,有了上小峰村的驻村经历,他对东东峪村发展民宿的前景更有底气了。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东东峪村,看到“叮咚小院”高档品牌民宿已开门纳客,可同时容纳上百人住宿和就餐。房间里配备了纯棉床上用品,空调、电视、网络、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抽水马桶都是智能的。“村里的几个农户合资成立了泉乡老屋专业旅游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分配。每月10号之前,70%的收入返给农户,25%给合作社,村集体占5%。”东东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朱全祥告诉记者,脱贫户胡立勇仅2020年10月份的民宿收入就达2.7万多元,今年,在刘昌法书记的引领下,村里将新增10—15户民宿。
牢记总书记嘱托 “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这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接下来,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重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下功夫。”2021年2月25日下午,正在返淄途中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昌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现场听到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手里捧着的荣誉,对我来说就是新使命:做好‘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具体打算是,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正是因为有着近9年的扶贫经历,刘昌法对总书记的讲话有着更深刻的切身感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刘昌法告诉记者,他现在担任第一书记的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自然风景优美,有百泉村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2017年,村里开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注册成立了泉乡老屋合作社,建设了高端乡村民宿——叮咚小院精品民宿,他非常认可这种模式,并积极帮助联系资源推广叮咚小院精品民宿。刘昌法表示:“回到村里后,我会继续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帮助村里继续探索‘支部 公司 农户’的产业振兴模式,扩大乡村旅游规模,今年争取增加到15—20户,一刻不停地向着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积极有为地努力。” (记者 张谦谦)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九游会国际的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ag8九游会j9登录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